人力资源管理是如何变复杂的?圆梦之手今天来给大家说一说。
对一个企业来说,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就是人员的招聘、任用、培养、评价、激励等方面,当企业规模比较小,员工结构比较简单的时候,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重要的决策,基本都是由企业领导人直接负责的,这些时候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简单和原则性的,企业领导人拥有较高的权威性,而且这个阶段,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,员工的升职空间比较大,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争议性也较小,权威高、空间大,管理自然比较顺畅。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,企业人员的增加,经营状况的稳定,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的丰富和完善,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日趋复杂,直至出现上面提到的“复杂管理综合症”。究其缘由,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:
1、很多管理人员热衷制定制度,把制度当成争夺利益,逃避责任的工具。不只是企业的领导人,各级管理人员都热衷于编订制度。一方面,由于很多企业的制度管理不够完善,很多制度都是相关部门编订,企业领导人签字批准就可以执行,很多部门于是开始编订一些对本部门有利的制度,然后想方设法让领导人签字通过,然后便可“照章办事”。造成企业出现很多由不同部门制定,其内容相互冲突的制度,造成很多扯皮现象;另一方面,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五花八门,制度纵然是写的再具体,也不可能都预见得到,何况制度本身质量不高,在遇到实际问题,特别是棘手问题的时候,很多部门依然是一句话“照章办事”,不管结果如何,不管给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,只要是按制度办,就可以把所有责任都推卸掉。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,各级管理人员推波助澜,加剧了企业的“复杂管理综合症”。
2、希望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的评价和分配体系,对考核和激励系统不断修订和改进。当企业规模比较小,发展比较快的阶段,员工会为企业的发展前景所鼓舞,企业内部也有大量的职位空缺,员工职位晋升的机会比较大,这时候员工大多不会太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。可当企业的发展趋于稳定,管理班子基本建立之后,员工在企业中能够看到的发展空间开始变得有限,这时就不可避免的会越发斤斤计较,相互攀比。为了减少员工的怨气,企业就开始重视让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分配机制,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,不断的增加内容,并寄希望于企业的绩效考核能够全面科学的评价企业人的工作,通过分配机制与员工绩效的恰当对应提高员工公平感和满意度。
3、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,不断丰富和细化制度。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,对企业至关重要。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,企业领导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,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决策必须委派其下级去完成的时候,企业领导人自然担心企业出现“任人唯亲”、“嫉才妒能”、“拉帮结派”、“敷衍了事”等问题,因而就希望通过制度,通过非常具体的条文来约束相关的人和事,来防止出现企业领导人担心的问题发生。